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台湾人清明习俗不一样不能杀猪竟然和蒋介 [复制链接]

1#

台湾人过不过清明?答案是肯定的。台湾人不仅过清明,也跟大陆一样,在清明这天放假。尽管在陈水扁主政时期,岛内绿营人士为了“去中国化”,曾企图废除清明节的法定假期,改立郑南榕忌日(4月7日)为台湾所谓“言论自由日”,但这件事引发蓝营以及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弹,阴谋最终没能得逞。因为是牵涉到家族祭祀大事,相对于其他民俗节日,清明节可以说是在台湾最完整地保存了中华文化的节日。台湾人在清明期间“挂纸”扫墓、吃润饼的习俗与福建地区十分接近,当然,也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

墓仔埔和“夜总会”

台湾将墓地称为“墓仔埔”,有首闽南语歌叫《墓仔埔也敢去》,就是以“连去墓地也无所谓”,来形容热恋时可以为爱大胆无畏。现在在台湾城市边缘的一些山坡上,或是田间地头,都还能看到零散的墓地。老一辈的台湾人可能就会说,哎,夜总会到了。

台北附近的“夜总会”

是的,台湾人把墓地成为夜总会,但这个“夜总会”可不是活人寻欢作乐的地方,而是因为老百姓觉得亡者的鬼魂都在夜间活动,墓地在晚上就会像夜总会那样热闹。前几年皮克斯动画有一部在大陆热映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台湾翻译成《可可夜总会》,就是因为电影背景是亡灵节的原因。

顺带一提,台湾最大的“夜总会”是位于台南市区那边的“南山公墓”。作为台湾发展最悠久的且范围最大的城市墓地,里头藏着丰富的历史线索。其中一座年的墓碑,主人是一位来自漳州海澄的华人移民,是目前台湾史上所见最古老的华人坟墓。

去苏州卖鸭蛋

如果你向一位台湾人打听某个朋友,对方告诉你这个朋友“去苏州卖鸭蛋了”,请别忘记,在这个清明为他上柱香。

为什么呢?因为在台湾俚语中,“苏州卖鸭蛋”就是指一个人已经往生了。

不要以为跟苏州真的有什么关系,有台湾节目特地跑去苏州问,结果苏州人表示根本就没听过!既然如此,千里之外的台湾为什么会流行着这种说法呢?民间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有些台湾人清明扫墓时,会把鸭蛋壳撒在坟墓的土丘上,所以说是“土丘剥鸭蛋”。由于土丘、剥的闽南语发音分别近似于苏州、卖,所以就衍生成“苏州卖鸭蛋”了!

类似谐音梗的,则认为不是“苏州”而是“土州”,土州也就是地府。去地府卖鸭蛋,自然是一去不回。

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在清朝有个台湾子弟,跑到了苏州去作鸭蛋生意。结果竟然被当地有钱人招赘为婿,也改了姓氏。留在台湾的母亲思念儿子,跑去庙里求签问卦,却因为儿子改了姓而得到“世间已无某某人”的解答。可怜的母亲以为儿子到苏州卖鸭蛋卖到丢了性命,后人就将“去苏州卖鸭蛋”解释成死去的意思。

清明不是“清明”

台湾民间信仰“玄天上帝”,农历三月三号是玄天上帝的“诞辰”,台湾人会在这天“祭天”,也会祭祖祭墓,故这天又被台湾一些长者称为“古清明”。

除此之外,祖籍是漳州的台湾人,也不会在“清明”节气这天扫墓祭祖。据传是因为早年漳州和泉州移入台湾的移民,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常常发生械斗。为了避免在采买贡品祭祀祖先时又吵得不可开交,官方干脆出面调停,让他们分开来扫墓。连横《台湾通史》中提到:“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谓之三日节,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墓。”可以看出漳州人会在上巳节这天来扫墓,泉州人则是在清明节进行扫墓。

还有一种传闻跟郑成功有关,相传当年郑成功在漳州起兵“反清复明”,看到人们在清明节扫墓,感慨“清”在上而“明”在下,遂下令废除清明节,改三月初三“上巳日”为扫墓日,这个习俗被漳州移民带到了台湾。但现在台湾民间上巳节的习俗慢慢式微,因为法定假日的关系,多数人还是在清明节进行扫墓祭祖。

另外,台湾的客家人则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祭祖,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至于台湾少数民族,则又有各自不同的礼俗了。

老蒋忌日不杀猪

清明节扫墓祭祖,一些人家可能会杀猪宰牛做贡品。但台湾却有民俗专家发现,清明节时台湾市场上许多肉贩不营业,因为这几天猪农或是屠宰场都不杀猪。民俗专家寻根问底,得到“蒋介石死后,清明节就不杀猪了”这样的说法。

公历的4月5日,是蒋介石的忌日。年,患上肺炎和心脏病的蒋介石,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到了4月5日,蒋经国早上来看望时,蒋介石的情况似乎有了好转,并露出久违的笑容。但晚上病情开始恶化,心脏出现衰竭。虽经抢救,还是于23时50分停止呼吸,终没能度过清明的夜晚。因此在台湾,清明也一度因为是“蒋公逝世纪念日”而放假一天,只不过后来被民进党当局废除。

台湾民俗专家到图书馆翻查蒋介石去世后的报纸期刊,发现在蒋介石去世后连续三年,报纸上都有台湾省肉类公会和台北市肉类同业公会共同发出公告表示,“禁屠三日缅怀蒋公德泽”。这个规矩也就这么约定俗成的保持下来,直至今日台湾大多数屠宰场都会在清明前后“休市”。

不过,近年来由于民进党打着“转型正义”旗号对蒋介石和国民党进行“政治追杀”,台湾年轻一辈几乎已经不知道这个习俗了,商家也没有特别严格的遵守。

海峡导报两岸新闻中心林静娴

娴娴美台志综合报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