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13/j1hvyqj.html透过《清明上河图密码》,管窥千古名画下,北宋的梅花迷局
提到《清明上河图》,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清明上河图》
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作品最独特之处在于: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5.米长、2.48米宽的画卷里,共绘有个人物、60多匹牲畜,20多只大小木船,以及车、轿、房屋、桥梁、城楼等等,各有特色。
画卷中,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在今天的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见证了当年汴京的繁荣,也成为北宋城市建筑情况的写照。
开封府全图
更值得敬叹的是,《清明上河图》,还是张择端当时的“图谏”,他想通过自己的画卷,将一幅“官兵懒散、税务重”等,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暗疾,揭示在画面上,貌似繁华热闹的、芸芸众生的背后,实则暗藏着诸多社会问题的忧虑与玄机。
因此,《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有着宝贵的历史价值。
人们称张择端是“画痴”,而他的画更让人们痴迷。《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作者冶文彪,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11年前,一次去开封的游玩,他偶然见到《清明上河图》的一比一临摹画,瞬间石化,自此,迷上了《清明上河图》。
北宋开封府图
正如他自己说:“每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闭眼,就看到画中街头人影晃动,搖锣叫卖。我还喜欢历史,对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原理感兴趣“。
于是,冶文彪萌生出了要找出这幅画中个人物身世之迷的念头,立誓围绕此图,创作小说史上最庞大的推理布局。
而想要解读这幅巨作中,每個人的身世,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笑話”,但是,冶文彪却为此执念,潜心研究了10年之久。
为了呈现真实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对白,研究宋朝的世俗风貌、货币物价、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他购买了《东京梦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宋会要辑稿》等几千万字的宋史典籍,几乎将书房改成了《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室。
《清明上河图》
通读近万字的《全宋词》,又研究了近60位名家词集,还多次亲临开封,实地考察。
经过了5年的构思,3年的写作后,《清明上河图密码》经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在年1月1日出版,至今,终于完成了这套共计6卷、独具中国特色的、悬疑推理小说巨作。
《清明上河图密码》
小说以名画为切入点,又从名画中带出故事,将“士农工商兵”划分为五个部分,为你解开名画中隐藏的历史迷团,又将画中位人物,全部做了有名有姓的介绍,赋予了他们崭新的生命以及鲜活的灵魂。
虽然画中人物的真实性,还有待深入考察,但是,这样的解读,确实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不管是对那段历史感兴趣,还是对这幅杰作有研究的,都想知道冶文彪,究竟是如何来对这人进行解读的。
因此,这套融历史与推理悬疑的书一出版,那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展示,很快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占了一席之地,并且在历史和推理圈,更是得到许多作家的好评,并荣登当当网的畅销书榜单。
甚至还吸引了光线、华娱等多家在业内都颇有名气的影视公司,纷纷前来竞购影视版权。
作者冶文彪曾经解释:书名之所以叫《清明上河图密码》,是因为书中个人物情节,全部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
而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也是缘于对《清明上河图密码》书名的那份喜欢。
当我读完《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卷,竟爱不释手,有感于是近年来读得最过瘾的小说,冗长却不单调。更是惊叹,一本充满古风的推理悬疑之作,竟然能有如此高的水准。
《清明上河图密码》
一、布局结构,构思精巧
本卷开头讲了这么个故事:北宋宋徽宗时期,清明当天,汴河上的一艘梅船里,莫名其妙死了二十四个人,以此作为引子,引出一系列案件。
作者冶文彪据史推论:“《清明上河图》处处写实,画中“慌放桅杆”的那一幕,却如此不合常理。而且,正由于这一危机,将桥头、两岸数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到一处。这就是”。
《清明上河图》
因此,从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表面上看,《清明上河图》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图成之时,北宋帝国的政治局势,已紧张到极点。金、辽、西夏、高丽四国掣肘,方腊内乱,国势岌岌可危。
所以,在作者冶文彪的笔下,《清明上河图密码》中,隐藏了北宋的千古梅花奇局,繁荣祥和之中,风雨欲来;贩夫走卒之间,埋藏伏笔。一场席卷帝国的腥风血雨,已在全图正中的虹桥下,荡起涟漪。
故事由梅船大案为引子,引出若干小案,牵扯出了木篇:八子案,火篇:香袋案,金篇:范楼案,水篇:变身案,土篇:梅船案,这些案子分别讲述了五个悬疑故事,由“汴京五绝”之“讼绝”赵不尤的一家四人,来分别展开侦破。
在四条支线里:
《八子案》:杀人手段最为精细,布局宏大,丝丝入扣。“讼绝”赵不尤发现背后的动机,则是“新”“旧”变法之争;
《香袋案》:则是围绕着一个被掉包的香袋展开,赵不尤义弟赵墨儿感叹,有人为情为义,有人则为了私利、为了苟活而犯下罪恶;
《范楼案》:一具无头尸在范楼一间包房里被发现。真凶被赵墨儿孪生妹妹赵瓣儿绳之以法,但也带出了更大的谜团。
《变身案》:是一位女子在短短几秒中,变成相貌完全不同的另一女子,另一个男的死而复生,并且性格变化极大。赵不尤堂弟赵不弃,发现了两起变身的真相。
四个小案,初看,以为是独立案件,后来,又生出另外的事件,有失踪,有隔空取物,有密室,还有断头,凡是能够引起推理迷兴趣的诸个要素,纷纷呈现。
连带出了更多的市井人生与悲欢离合,线索相互交叉,人物互有重叠,情节又彼此关联,还隐隐带出背后的惊天阴谋,最终回归到《梅船案》上。
最后叙述的《梅船案》,在这五个案件里,是主线剧情,也是所有支线交汇之处。
《梅船案》:赵不尤为调查“策子”章美失踪一案,从应天府回来后,与墨儿、瓣儿、赵不弃交流各自调查的案件之后,竟意外发现这几桩案件存在着关联。
可谓案中有案、局里布局,环环相扣、精于细节。
五个故事读完下来,有为爱奋不顾身,有为利背叛好友,有为信念不惜去死,也有被胁迫而不得不为,杀人者也是被杀者,杀人的动机也是他们所背负的苦难。汴京繁荣背后的腐败、士子的绝望、阴谋家的心狠手辣,都历历在目。
最后的《梅船案》,犹如串珠之线,将所有案件都串连起来,使之环环相扣。好似一盘庞大的棋局,每个人物,都不过是一粒棋子,最后,都产生了联系,奔赴着一个共同的结局,管中窥豹,以小见大,读来丝毫不感到厌倦。
从一幅千年古画中,构思出这样宏大的故事,作者充满勇气和智慧,表现了扎实的布局功力,全书一气呵成,第一卷已经拉开了“梅花迷局”的大幕。
二、人物描写,细腻引人
第一卷尽管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个,关系复杂。但是对人物的描写,则更加吸引人,鲜明饱满,引人入胜,跃然纸上,令人掩卷难忘。
上至当朝天子宰相大臣,下至贩夫走卒泼皮无赖,胸怀抱负的士人,极富正义的讼师,艰辛生活的劳苦大众,均有细致的描写,让人看到那个时代,社会的无奈与断层面。
《清明上河图》第一卷,首先登场的是被称为“汴京五绝”之一的“讼绝”赵不尤。
赵不尤因身为皇亲宗室,无法出仕任官,但他胸怀大志,一身正气,在汴京城里立一诉讼摊,专为人写讼状为生。他一登场,就拆穿了“想生事”的客人,寥寥数笔,就展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刚正的智慧。
赵不尤的义弟赵墨儿,性情温善谦逊,但坚韧,遇事不轻易妥协。
赵瓣儿,赵墨儿的孪生妹妹,尽管身为女流,却热情大方,敢想敢做敢追求,有着一颗侠义之心。
堂弟赵不弃,貌似诙谐不羁的公子哥,实际上,有着一颗济世救人的心。
赵不尤的知己贤妻温悦,温柔娴淑,冷静果敢,处乱不惊,对家人体贴入微。
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不断穿插在五个案件中,尽管本书篇幅较长,但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无味的感觉。
书中对于在宋代“兴文抑武”的方针下,处在首位阶层的“士”,更有着各种各样的描写。
有的雅兴逸飞,有的处世深沉,有的少年立志,但更多的是无奈窘困的面对、无以为继的痛苦、无法施展的郁闷,甚至还有钻营奉承的苟且,真算得上是一幅“士子”百态图。
而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也表明了自己立世的态度:虽然“世事如局人如棋”,但是,应该保持自己独立坚定的立场。
三、古文理学,功底深厚
作者冶文彪的宋史知识渊博,每章的开篇,都引用北宋理学大师们的文章言论,与本卷主题“士农工商兵”的“士”相契合,并且对应着章节的内容;
小说中,用赵不尤抒发自己志向的词《醉东风》,作为此卷的结尾。
而《范楼案》中,引用的李清照的词,不仅和小说内容相关,同时,用李清照这个奇女子,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赵瓣儿相印衬,更加显示出作者的巧妙文思和扎实的诗词功底。
四、超级意识,视角转换
作者叙事的手法是超级意识,他采用的是著名作家福克纳开创的多视角意识流体,突破了过去传统悬疑推理写作中,人物少,描写的基本都是,发生在小环境的单独事件的这种叙事局限。
《清明上河图密码》,基本上是每一章,就转换一种视角。人物关系更复杂,讲述也是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出版方曾经表示:“这种又多又快的视角,对于传统一点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一些难度,但却非常切合当下主流读者90后和00后的阅读习惯。他们出生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一直生活在信息碎片的无限自由切换中,所以这种叙事手法,对他们来说更易于接受。”
而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加,而节奏紧凑,又烧脑的悬疑作品,可以让大家在得到感官刺激的同时,放松和转换一下自己心情,
这更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同时,兼备较高的市场洞察力,更有利于作品的推广。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卷已经读完,而书中作者布局结构,构思精巧;人物描写,细腻引人;古文理学,功底深厚;超级意识,视角转换的具有鲜明、独特的、多元素的、个人风格的作品,令人钦叹。
总之,案情仍在牵动着我的心,正如赵不弃所说:“人生无往而非局”。
最富匠心的是,小说的最后,作者笔下“画痴”张择端,居然发现了“梅船”惊天的秘密,那会是什么呢?
待我读完第2卷,再来给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