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祭祖禁忌多,这个流行千年的习俗容易忽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清明祭祖禁忌多,这个流行千年的习俗容易忽视,出行时最好拿着它

“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

每年的清明节,是一年24节气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节日。

之所以有代表,是因为这个节日是一年春季中,由二月仲春向三月暮春自然转变的界限,清明节令一到,便正式进入农历的3月份。

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祭祀天地和先祖的3大节日之一。

中国的传统24节气,之所以选择“清明”一词,是因为“清明”二字的蕴含天地人心大道。

《月令七十候集解》一书中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三月节气中选用“清明”,正是取其“清淡明智”、“天清地明”之意。

传统民俗国学古籍《历书》中也这样注释清明:春分后15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无论60花甲子中的天干地支怎样组合循转,清明节交节的时间,一般位于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但“清明节"的来历,却源于”寒食节“,且其习俗最早与民间百姓祭祖扫墓也是没有关系的。

”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功成身退,问诸君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

在山西介休绵山风景区抱腹岩云峰寺,内有空王殿北的一处祠庙,上下一幅楹联记载了晋国大夫介子推,悄悄割自己股肉,为君王公子重耳熬汤解饥的感人事迹。

从这幅楹联中,不难体会介子推不恋富贵功名,执意退隐山中侍奉老母亲,最后抱树死于山上的悲壮一幕。

在外流亡19年后,重耳回到晋国登基,是为晋文公。重耳不忘介子推”割股喂食“之忠心义举,就想重用介子推,可介子推执意携母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焚山,却不想介子推宁死不出山,与其母亲一同抱树而死。

晋文公痛惜之际,厚葬子推母子,下令为其修祠立庙,并于介子推焚火遇难之时,禁火寒食,以示哀思,这就是最早的“寒食节”由来。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大约从周朝开始,加上大汉开国皇帝刘邦于清明节回家扫墓祭祖,清明与寒食两节日,便几乎合二而一。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流传甚广,其中的人文民俗禁忌也特别多,除了祭祀天地和祖先亡灵、郊游扫墓外,春游户外踏青、禁火吃冷寒食外,其中一个流行了上千年的习俗,却往往被人忽视:清明上坟要守规矩。

那么,您知道这个习俗是什么,清明节上坟扫墓时,最好带着什么吗?结合传统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以下付费内容更精彩、更实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如果喜欢,欢迎订阅购买专栏,或私信互动!)

剩余35%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