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人的情人节不是七夕古人都是怎么过情人节 [复制链接]

1#
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说起七夕节,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而七夕节在现代,已成为中国版的“情人节”。那反观古代,七夕节到底是不是情人节呢?

首先,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明确说明哪个节日是情人节。而“情人节”的符号,是由近代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后才兴起的。

在中国古代,对女子是极其约束的,待字闺中的姑娘,大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被家庭管束,加之中国古代是存在宵禁的政策。所以可以令男女相会的日子,其实并不是七夕节,七夕实质在古时候,其实是是妇女相聚。

上元节

而所谓七夕节是什么呢?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每年阴历七月初七。向来是妇女相聚,交流针线女工的日子,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记载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而后人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中,两位苦恋的爱人在七夕鹊桥相会,使这个节日增添了浪漫色彩。但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浪漫的日子,却并没有发挥所谓情人节的用处。

来源于网络

因此在中国古代,允许让女孩子出门的节日,广义上,都可以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

上元节(元宵节)

民间一般不叫元宵节,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的,所谓是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每到元宵节时,十里灯华,八方烟花,男女老幼,纷纷涌上街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此时,正是男女相会的好日子。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好多便是从上元节中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如此一个千光灯树,月明如织的日子,又怎么不令人心驰神往呢?

东宫剧照上元节

清明节

肯定会有人反驳,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怎么看都和男女相会没有关系吧。

但事实上,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便是踏青。

清明节期间正是古代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礼记》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

在古代原本男女授受不亲,可唯独在清明期间,可以“奔者不禁”,暂时废除了那些男女之间的繁文缛节。

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汉唐时期,踏青寻爱的故事不胜枚举。

而汉武帝就是在他19岁那年,清明之际,去例行传统的“修禊”礼后,在姐姐平阳公主府上见到歌女卫子夫,一见钟情,有了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佳话。

清明踏青

而现代人是何时才有,七夕节是情人节的观念的呢?

实质上,是近代是商家宣传炒作才使本来没有情人节意味的七夕节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同样也有是人是出于对西方的文化对比平衡而故意提出的。

七夕节,七月初七,恰逢夏秋交替时节,想来作为产品的推广,商家是成功的,没想到阴差阳错,却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活动。

“玲珑骨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不论是古人的月满相思,还是今人的相知相会。一个文化的兴起,是一个时代的面貌表达,无分对错,只不过是时代发展罢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