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日,适合教给孩子的 [复制链接]

1#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今日是清明节,阳光明媚,微风轻拂。适合缅怀先人,也适合出游踏青,更适合和孩子一起学习咱们的古典诗句,借此更加了解“清明节”的那些事。第一首,自然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同名诗,既应景;诗中的“欲断魂”和“杏花村”,更是点出了清明节的两大特点,人文和自然兼备。何谓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三月节。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春季最美的时日。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着两种说法:一是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二是来自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咱们的传统节日里举足轻重。正因清明节兼具人文和自然两大特点,于是演变出相应的两大清明习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风俗自古传承,至今依然。杜牧的这首《清明》,短短两十八字,却将清明节人文和自然两个内涵尽收其中。因何“欲断魂”,只因扫墓归来,想起先人,此为人文。“杏花村”,杏花深处有一村落,杏花朵朵,酒旗斜矗,好一幅如画美景。既是行人“借酒消愁”之处,也是自然之美。第二首,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则将清明节的习俗,刻画于诗中。除了扫墓和踏青之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插杨柳、蚕花会、蹴鞠等习俗。杜甫就在《清明》一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了唐朝蹴鞠活动的普及。而高鼎的《村居》则是聚焦于放风筝这项习俗。清明节一般多在农历二月末,正是“草长莺飞二月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就是风筝,春季微风吹拂,正适合放纸鸢。在背景“拂堤杨柳”的映衬之下,简单的一个放风筝,也仿佛多了几许美感。第三首诗呢,则是以写景为主。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既有“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有“桃红柳绿又一春”,更有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寥寥数字,将清明时节的自然风景,尽收笔尖。仅凭文字,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杨柳依依的美态。关于清明节的诗句还有很多。清明假期,我们除了扫墓、踏青之外,更可以带孩子一起感受古典文化之美,毕竟“一字一句总关情”。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