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传统节日中,正月有春节有元宵节,二月有龙抬头,三月有上巳节,四月有寒食节、清明节(公历),五月有端午节,七月七夕节、中元节,八月有中秋节,九月有重阳节,十月有下元节,十一月有冬节(长至节、冬至节),到了腊月节日更多了,腊八、小年、除夕都在腊月。
唯独农历六月好像没有什么节日。从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完,要经过整整两个月才能到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这期间整个把六月跨了过去。
难道正值炎热天气的六月不配拥有传统节日吗?不是的,六月是有传统节日的,而且还不止一个。
六月的传统节日——天贶节
天贶[kuàng]节在每年六月初六。江苏省的苏中和苏北地区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俗谚,在当地方言中,这句话应该是挺押韵。在河南则有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
这个节日的特点与“晒”有关。相传唐三藏从天竺取回真经,过海的时候经书被海水打湿,于是就挑了一个好天气把经书拿出来晾晒。晒经书的那一天恰好是六月初六,于是这一天就变成了一个吉日。
每年六月初六,皇宫内院会把龙袍拿出来晾晒,图个好彩头。后来逐渐这个习俗传入了民间,老百姓也纷纷在六月初六把家里箱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晾晒。
另外一个天贶节起源是说,宋真宗赵恒有一年六月六,对外宣布他得了上天赐给他的天书,就定下这天为天贶节。为了感恩上天,他还在泰山下的岱庙里建了一座天贶殿。这个天书其实是宋真宗跟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割地纳贡的借口,欺骗百姓说这都是上天的旨意。
无论是唐三藏晒经书还是宋真宗得了天书,从起源上讲,天贶节往前追溯大概也就到唐宋时期了。
根据时令节气看,经过四月五月黄梅天,江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受潮,箱底的衣物容易发霉。六月初正是刚过梅雨季,晾晒衣服的最佳时机。加上古代江南六月是农闲季节,地里不忙忙家里正合适。
天贶节为什么后来会日渐式微很少被提及了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耕时令的变化,随着农耕技术进步,江南一年种植两季作物变得普遍,六月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闲,人们也没有更多精力再准备节日活动。
六月的传统节日——观荷节
观荷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民间节日,传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生日。每年六月二十四,男女老少都会走出家门来到荷塘观赏荷花。
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就是农历六月荷塘的美景。另外邵长衡的《冶游》也描写过六月荷塘:“六月荷花荡,轻绕泛兰塘。花娇映红雨,语笑熏风香”。
这个节日大概是从宋代开始,有史料记载,人们在这一天走出家门在湖中荡舟、奏乐、歌舞,一起赏荷为荷花庆生。
观荷节只是一个区域性的民间节日主要是受荷花产地影响,南宋疆域主要集中在南方,所以没能普及到全国。
随着近几年来民间对传统节日的呼声日渐高涨,各地民间也纷纷把很多失传的传统节日重新找了回来,举办一些地区性的庆祝活动。
除了这些节日,范围更小的民间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虽然影响区域有限,但是每一个看似小小的传统节日背后都会有一个大大的传说和故事。
最后说一下农历四月,农历四月也没有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节日。但是在甘肃、贵州、广西、湘西、桂北、广东等地的汉、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民族在农历四月有传统节日。四月初八这一天,这些地方有牛王节、牛歇节、牛魂节等等不同名称的节日,庆典规模也比较宏大。庆典的主题也基本相同,都是庆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