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人说清明节扫墓五人不上坟,一坟不烧二纸 [复制链接]

1#

导读:今年的清明节很特别,提前到四月四号,刚好是星期四,中国人对数字四还是有比较多的看法,加上今年无春闰年纯土日,感觉都凑到一起了,所以老人都说:清明节扫墓,五人不上坟,一坟不烧二纸,这些传统说法你觉得有没有道理呢?刷到的朋友记得加持:少阳见祖,气清而景明。

为什么清明要祭祖呢?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都说冬至一阳生,冬至节气阴盛而阳生,是少阳之气刚刚萌发的时候。冬至这一天太阳会从东南辰位升起,代表东方的木气开始萌生,是万物生长的力量源泉,叫作少阳。

当时光走到清明节气,开始进入辰月,辰五行属土,也是春夏交替的季月。木气归于辰土,也就是回到了当初出生的地方,中国人常说:尘归尘土归土。少阳回归就是寻根,少阳见祖,就是清明阳拜阴,祭祀祖先的气场。少阳代表了青壮年,所以每年的清明扫墓,老人们都希望家中的青壮年成员都能参加。人丁兴旺也就代表着家族有更广阔的未来。

清明节扫墓,五人不上坟

但是老话又说:清明节扫墓,五人不上坟。究竟是哪五个人呢?

一,年过七十的老人

二,不满七岁的小孩

三,怀孕的女生

四,已经出嫁的女儿和女婿

大家都知道,清明扫墓是活动量比较大的累人事情,大多数墓地都在郊区偏远的地方,而且有很多还是在山地,清明扫墓需要长途跋涉,甚至山路崎岖难行,对于老人小孩还有孕妇来说,都是需要受保护的群体,是要注意安全问题的。有人可能说的比较玄乎,但我们要理性去看待,就是安全重要,没有那么复杂。

俗话说: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包括很多地方现在还有出嫁的女儿不上坟的说法,我们更要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去理性看待。资料显示,现在独生子女的数量已经超过两个亿,如果是独生女,那岂不是就没啥人扫墓了?

古时流传下来的习俗说法,到了今天已经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就像以前的房子大多都是建在地面,一地一户,谁能想到现在百丈高楼?一梯几户,有自己家门,整栋楼的大门,还有小区大门,很多人居住高楼,那么以前的阳宅学术还能适应吗?

清明三祭不供四果

清明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人们扫墓通常都会带上供品。然而,选择供品时还是有诸多的讲究。比如说有四种水果就不适合清明扫墓:草莓/梨子/石榴/桃子。民间传统认为这些水果多多少少带有不好的谐音寓意,在清明祭祖显得不合时宜。

所谓“清明三祭,福来富齐”,有些地方清明扫墓比较隆重,会选用荤品祭祖:首先是“整鱼”,也就是完整的鱼,不能去鱼鳞鱼鳃,寓意全心全意;其次鸡或者肉要带皮,表示后人有面子。还有豆腐,谐音“到福”,祈福给后人带来福气。

其实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叫作“一坟不烧二纸”。就是说同一座坟前不应该分两次烧纸。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其实,清明祭祖是一次难得的大家族聚会祭祀活动,家里子女一多各自成家之后,自然免不了有一些生活上的磕磕碰碰,有人甚至不相往来。但是要记得避免各自扫墓各自烧纸,其实这是传统文化温情的一面,清明是寻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清明节是维系家族凝聚力,融洽亲人关系的时候。

所以说清明是“少阳见祖,气清而景明。”每个人都保留既清且明的心态,不但对祖先有“思时之敬”,更要珍惜眼前人,敬老爱幼,慎终追远。

当我们站立在墓碑前,自然会领略到,一切事情再难再苦,在生死面前都是浮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