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朝的GDP占世界的80清明上河图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也产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产物,成为我们如今的珍贵宝藏,比如《清明上河图》便是其中的经典。

《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于世的精品画作,是一幅美丽的北宋风俗画。它完整记录了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准确展现了多年前北宋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

《清明上河图》画中的内容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令我们感受到了宋朝时期的富裕。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大宋GDP占世界80%”,而这里的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间段内国家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值,也是世界公认的描述国家经济规模的标准。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年人们都会对各个国家的经济进行核算和对比,从而体现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情况。

有趣的是,一些人对古代的经济规模也进行过估算,比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就曾写过一本《世界经济千年史》,用自己对于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解,估算了两千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GDP规模。

在他的理论中,中国在公元年(北宋时期)时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是22.7%。而这里的“中国”指的并不仅仅是北宋,还包括了中国大地上的其它政权,也就是说,倘若仅仅算宋朝的话,其GPD大约仅仅占据世界经济比重的20%。

这个比重,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并不算高,因为在麦迪森的作品中,西汉的比重为26.2%,明朝的比重为29.2%,清朝的比例为32.9%,明显都要远高于北宋时期。

也就是说,倘若按照书中所言的话,宋代的经济其实比不上其它的朝代,甚至是相对比较低的,更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谓的80%这么高。

当然,这是一部外国的作品,所以其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总结,到底能不能够信,其实也是有争议的,毕竟外国人是没有中国人对自己的国情了解的。同时,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历史更加是不了解的,又怎么能够有真正的依据去进行自己的估算呢?

不过,从另一角度而言,宋朝经济占据全世界80%的GDP的说法,也是很难做到的。或许人们对于宋朝经济的追捧的根据是《宋史食货志》的记载

“天禧末…………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

而这里的收入没有明确的单位,倘若指的是铜钱的单位——“贯”,那么确实是非常高的财政收入。

但是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毕竟宋朝财政收入的巅峰——宋神宗元祐元年(年)的财政收入仅仅只有:

“金以两计者四千三百,银以两计者五万七千,钱以千计者四千八百四十八万,绸绢以匹计者一百五十一万,谷以石计者二千四百四十五万,草以束计者七百九十九万。”

而这些实物的总价值为四千八百万贯,倘若加上四千八百四十八万贯的钱,总财政收入大概是九千六百多万贯。其实这也算得上是挺多的,但是由于当时宋朝纸币发得太多了,所以有了通货膨胀,因此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是有待商榷的,而宋朝也不可能有如此的巅峰时刻。

参考资料:《宋史食货志》、《世界经济千年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