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明节是祭祀日,清明诗词都是断魂诗吗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最为主要的习俗就是扫墓祭祀,以示对先人的缅怀和礼敬,因此,大部分诗词都已祭祀为主要内容。不过,语文老师整理了几首古诗,看看分析,才知道清明诗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

踏青

01老幼皆知的“断魂”诗

扇画:牧童遥指杏花村

流传最为广泛的清明诗,应该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这首诗中的“欲断魂”三个字,在“雨纷纷”的背景衬托下,把扫墓祭祀的人的悲伤之情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成为最精彩的词句。这首诗几乎老幼都能张口就能背诵。

这首诗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只要挪动和增加一些标点,它就变成了一部情景短剧,并且时间、场合、地点、人物和语言全部都呈现出来。

02

春季花开

大文豪苏轼19岁娶妻王弗,小两口恩爱有加,相敬如宾,十分美满。可是,这段美好只经过了短短10年,王弗就去世了,下葬在老家。

又过了十年,苏轼已经赴任密州为官。这年清明节,他做梦梦见了王弗,醒后一直思念梦中的情景,思念亡故的妻子,随写下《江城子》词一首。词中描写的阴阳两隔、相顾无言的情景十分动人,那句“不思量,自难忘”竟成了爱情的诉说。

03感叹生命脆弱的清明诗

清明公祭

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这首诗里,用乌啼鹊噪、纸钱、古墓描写渲染了一副给人肃杀之感的情景氛围,给人以幽噎、寒栗之情。虽然笔锋一转写下了棠梨、白杨这样的风景,可是他却认为这也“尽是生死离别处”,感叹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

04最感无助的清明诗

祭祖

杨万里在《寒食上冢》这首诗里,通过枫叶的朦胧、野草埋没了去年的小路、那个孤零零的破屋,渲染出一幅清明上坟时的凄凉情景,诉说了作者上坟时那种孤独、无助的感受——“只愁余”。

05感悟生命价值的清明诗

清明节网上祭奠

不论贤人还是愚人,无论达官贵族还是百姓贫民,最终都会走到同一原点——死亡。不过人与人从生到死的过程是不同的,有的活得有价值,而有的人活得却没有人生意义。

黄庭坚在《清明》这首诗中,立意深刻,在凭吊逝者的同时,却感悟了人生的价值,对活着的人给予了警醒和提示,立意可谓深刻。

06抨击政治的清明诗

清明祭祀表演

要说清明诗中立意最为特殊的,当属韩翃的《寒食》。诗中没有诉说凭吊、悼念等常规的清明节感情,而是描写了皇帝在清明节期间,给大臣赏赐清明烛火,烟雾缭绕皇宫,四处飘散到“五侯家”,极其精妙地讽刺了封建特权和封建贵族之多。

07喜忧参半的清明诗

桃花节表演

清明扫墓祭祀是让人们伤感的事情,但是一些清明习俗,诸如游春、荡秋千、骑马、玩蹴鞠等,却又给人们带来快乐。王磐在他的《清江引·清明日出游》中,既提到了扫墓、禁烟的悲伤,也描写了清明时的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愉悦之情,真可谓喜忧参半。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浩瀚海洋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欣赏古诗词,一定让学生先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清诗词作者是直接抒情还是借景抒情、是借人借事抒情还是是托物言志,在把握诗词中像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和感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