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中学举行清明纸鸢寄英烈活动。(市第十二中学供图)
市第八中学的师生举行清明悼念英烈活动。(市第八中学供图)
乌海能源公司职工到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乌海能源公司新闻中心供图)
平沟矿业公司职工手绘抗疫作品。(乌海能源公司新闻中心供图)
记者韩建慧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梨花香。
伴随着春的气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如约到来。自古以来,人们对“清明”便有着特殊的感情。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生而春雨至,既是远足踏青、催护新生的节日,也是祭奠祖先、敦亲睦族、缅怀英烈的时刻。人们在祭祀追思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活跃生命,在文化传承中凝聚民族精神……这个春日节俗,便逐渐融汇出追思、乐游、传承三重意义。
由于清明的特殊,年起,我国将清明节设为法定假日。昨日便是清明。今年的清明,较往年有何不同?记者也作了一番了解。
追思故人:鲜花多了纸灰少了今年清明很“低碳”
昨日是清明节,我市也迎来了扫墓高峰。记者注意到,随着文明祭扫成风尚,今年的祭扫格外“低碳”:过去烟雾腾腾、纸灰乱飞的现象明显减少,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用鲜花来祭奠故人。
传统的祭祀方式都要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尤其是在小区绿化带、十字街口、陵园附近的山上,燃烧纸钱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市民高霁就曾遭遇这样的“惊魂一幕”。去年清明节时,高霁和家人去扫墓,途经一片树林时,闻到浓重的树枝燃烧的味道,拨开杂草后发现,一片飞舞的纸钱挂在了杂草堆上,地上已经燃烧了好大一片。“我们带了一桶准备扫尘用的水,看到这种情况也顾不得了,赶紧都泼洒上去,但无济于事,幸好遇到带着铁锹的其他扫墓者,几个人就地取土才盖灭那一堆燃烧的草皮。”他说。
高霁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时在那片草皮上并没有明显的火苗,燃烧的烟雾也不高,“但拨开杂草就能看到,干枯的草地边缘正在飞速变得焦黑,足以证明阴燃比有焰燃烧更可怕,万一没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他说。
市民张乐也告诉记者,去年清明时,小区附近的绿化带被烧秃了好几块,至今都长得不好看。“我们小区紧挨着十字路口,有人在绿化带里烧纸钱,点完又不及时处理。风卷起火星子,附近的草皮和绿化带就遭殃了。”他说。
清明节期间也是消防部门最为紧张的时候。记者查询发现,几乎每年都有因为祭祀产生火灾需要救援的情况发生。
随着移风易俗和文明祭祀风气兴起,不少市民开始选择用鲜花或者塑料花祭祀,放弃传统点纸钱、放鞭炮等祭祀方式。
市民周歌就连续多年都会在节前提前购买菊花。“网购花卉很便宜,提前买回来醒一醒,放在水里养一到两天,扫墓当日开得正盛,带到陵园刚刚好。”她说。
另一位受访者乔宇婷则表示,她喜欢用常开不败的塑料盆栽表达心意,“我每年都会买新的盆栽去扫墓,然后将风吹雨打了好久的旧盆栽带到山下处理。”她说。
记者注意到,乌达西山陵园入口处的管理中心,每逢清明节都会采用以鲜花换纸钱的方式来动员扫墓者文明祭祀,陵园的广播中也滚动播放着文明祭祀宣传语,号召大家移风易俗。
生命纪念园也提供鲜花、黄丝带、祈福卡等祭祀用品,不少扫墓者会主动领取鲜花替代纸火祭祀。
售卖新鲜菊花的小摊位也很受欢迎。在生命纪念园山脚下,一位姓宋的摊主告诉记者,这几日,他一共卖了多株新鲜白菊。
此外,我市还积极倡导网上祭祀方式。为方便市民缅怀先人,我市于3月27日便开通了网上祭奠服务平台,市民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