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清明既是自然节气,又是富有人文内涵的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和中国的各种节日中,它最能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相互交融。
清明时节草木萌动。
清明时节,除了有追思亲人的感伤之外,还有踏春赏春的欢快气氛,既洋溢着春回大地的生机,又牵动着生离死别的悲戚,内涵丰富,极富特色。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是农耕文明和天文历法的产物。《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反映了物候变化、时令顺序,传统中用于标示时序,指导农事。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这是清明的自然属性。
清明前后耕田忙。
同时,清明又是最重要的祭祖节日,这是清明的文化属性。自古以来,不管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都十分重视祭祀,祭祀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追思先人、祭奠祖先,这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重要表现。清明扫墓由来已久,宋人高翥的诗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就展现了这一场景。
春天的气息。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时节,草木萌动,桃红柳绿,天朗气清,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人们纷纷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郊游踏青便也演化为清明的习俗。《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热闹景象。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说起清明节扫墓、踏春的习俗,不能不提另外一个节日——寒食节。随着历史发展,时至今日,这个节日只存在于历史典籍之中,但其主要内涵已融入清明节。
落华思树,慎终追远。
寒食节——一个唯一以饮食命名的节日,起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追随公子重耳流亡19年,期间还演绎了“割股奉君”的忠君故事。后来重耳称霸为晋文公,“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与母亲抱木被焚而死。晋文公懊悔不已,将其葬于绵山,并下令在每年介子推的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因此,寒食节也有扫墓悼念先人的习俗。唐玄宗时,朝廷下诏将寒食扫墓定为“五礼”之一,有力推动了扫墓化风成俗。
天清气明。
在天气微寒的早春,人们不得生火做饭,于是就发展出户外踏青、郊游、插柳等消遣和健身的活动。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宋代王禹偁的一首诗《清明》反映了寒食的习俗以及与清明的时间关系。“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索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因寒食不用火,清明再起火,故称“新火”。
由于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习俗相近。据考证,隋唐代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而为一。#清明节#
暮春田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无论沧桑变化,几千年来,慎终追远的品格已深深融入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代代传承的信仰,并不断赋予清明新的内涵。